【云计算】多云间晴,云计算步入混合时代

  云计算不单是一个技术的问题,而是一种商业模式,在这全新的“云模式”中,企业需要从产品制造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,业务方向、组织架构、运营方式上都相应做了调整,以适应战略的变化。

  “这是最好的年代,也是最坏的年代。”狄更斯在其名著《双城记》中以此名句精炼地概况了风云激荡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貌。实际上,这句话也同样适应目前风起“云”涌的IT业界。

  风起“云”涌,群雄并起

  云计算不单是一个技术的问题,而是一种商业模式,在这全新的“云模式”中,企业需要从产品制造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,业务方向、组织架构、运营方式上都相应做了调整,以适应战略的变化。

  互联网企业算是国内云计算领域最活跃一股势力。以“BAT”为首的互联网巨头,正在逐渐发力云计算。

  阿里云目前直接服务的客户覆盖两岸三地等各个地区。数据显示,571亿元的“双11”等购物节狂欢,阿里云ODPS可在6小时内处理100PB数据,相当于1亿部高清电影。

  在去年10月,腾讯也公布了腾讯云的连接计划,计划打造庞大的腾讯云生态环境。同时,今年腾讯云还与IBM进行企业云软件方面的业务合作,共同在“行业SaaS应用公有云”领域展开合作。

  而百度云已走过存储时代、分享时代,未来将计划迈入“智能化”时代。数据显示,百度云总用户数已突破两亿,云数据存储量达5EB,目前百度云月活跃总用户数达8000万,其中移动端月活占比达6成。

  当然,云计算领域也不能没有传统IT企业。华为在2014年宣布其云业务实现盈利。华为高层更是在今年华为云计算大会上,诠释了以云计算为中心的IT战略。目前华为云已构建从云操作系统到服务器的软硬件产品线。

  正所谓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,以微软、IBM、亚马逊为代表的外企,也是不能忽视的力量,亚马逊AWS、WindowAzure、IBMSoftlayer纷纷落地中国,也是吸引了无数中国企业的目光。

  从云计算发展过程中也能看到,很多厂商都给出了混合云的解决方案。但对于当时的国内市场来说,公有云还没有落地,谈混合云有点为时尚早,但从今年开始,随着各种云的落地,这个话题绝对是值得一谈的。

  混合云是必然趋势

  云计算诞生初期就已经有人指出,未来是多个云和混合云的世界。消费者将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,使用公有云、私有云、定制云以及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各种种类的云,云也会在五湖四海间用五花八门的造型风味为我们提供服务。

  当市场从私有云过渡到公有云的时期,对于企业来说,其实已经能够看出为什么要有一个混合云的部署。从公有云的发展来看,绝大部分的公有云是以自给自足为原则搭建的。有自己的服务套件、管理工具、流程和表现方式,但近几年能够看到巨大分化的市场和逐渐成熟的产品,有越来越多的公有云可以被选择。但没有一个公有云是可以和现有的数据中心直接相容。也就是说,要么在公有云上部署新的业务,要么采用工具进行迁移,但实际上采用混合云的方式,既可以保留原有的数据中心,又进行公有云的部署。单是这一点就可以体现混合云的优势。

  根据2014年6月计世资讯关于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调查数据,2013年中国混合云市场规模仅为55亿元人民币,占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的2.6%;2014~2017年,混合云市场规模将持续大幅增长,到2017年,市场规模将达到879亿元,占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的26.2%。中国地区混合云的发展势头将持续高涨。

  同样,IDC分析师预测,混合云将成为2015年的首选数据中心基础架构。到2015年底,20-25%的企业将进入采用SDDC与/或集成基础架构的混合云环境。

  实际上混合云的交付模式,是当多云环境出现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。这种结果也为云带来了更好的特性,例如安全,企业可以将核心业务通过私有云的方式进行部署,而非核心的则部署到公有云上;第二是扩展性,鉴于私有云的大小最终受到整体可用硬件的限制,而混合云可以充分利用公有云几乎不受限制的可扩展性优势。这对企业来说,可以快速的扩展自身的IT运维,从而应对突发的业务需求,同时还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。

 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,云本身就是一种降低运维成本的做法。而混合云将私有云和公有云相互促成一体,企业利用私有云实现存储、数据库和服务处理,同时在无须购买额外硬件的情况下,在需求高峰期充分利用共有云来完成数据处理需求,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。利益的最大化加之运维成本的降低,自然能提高企业的收益。